【揭秘】动物源性中药为何这么难喝? | 岛津分析检测-尊龙凯时一人生就是博官网

2023-09-28

导读

  动物源性中药(以下简称动物药)被历代中医誉为“血肉有情之品”,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动物药有鸡内金、地龙、僵蚕、蝉蜕、羚羊角、水牛角、龟甲、鳖甲等。动物药临床疗效卓越,但因其令人难以接受的腥臭气,常常导致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差,尤其不利于儿童自主服药,且服用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那么,动物药为何有腥臭气?又为何这么“难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吧。

动物药为何有腥臭气?

  动物药一般源于动物的全体、器官或组织、生理或病理产物、排泄物或分泌物、加工制品等。动物药中含有大量的胺类、酮类、醛类、醇类、低级脂肪酸、硫化物等挥发性气味物质,这些气味分子由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或通过生物体内脂肪酸的氧化反应生成,它们共同作用使得动物药材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腥臭气。

喝药时为啥会恶心?

  当患者服用带腥臭气的中药时,腥臭气味就会由鼻孔或咽部进入鼻腔,被鼻腔中嗅觉神经元纤毛上的特异性嗅觉受体捕捉到并结合受体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的电信号传导到大脑前部的嗅球,嗅球是处理嗅觉信号的初级中枢,嗅觉信号在此被修饰和处理后,投射到嗅皮层,腥臭气味的嗅觉信号在嗅皮层完成解码、识别、感知。被感知到的腥臭气味信号由大脑皮层传导并刺激呕吐中枢,呕吐中枢发放冲动至胃肠道平滑肌,收到信号后,十二指肠张力增强而胃张力和蠕动减弱,服药患者随即产生恶心感,甚至呕吐。

  腥臭气中的“主角”

  说到动物药中令人不愉快的腥臭味,不得不提到一种化合物,它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和一些发酵食品中。在动物药采收、运输、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动物体内代谢中间产物在微生物或某些酶的作用下会生成大量该物质。其具有强烈的鱼腥味,是动物药中腥臭气味的重要贡献成分。它就是使人“恶心”的“主角”-三甲胺。

岛津方案:动物药中三甲胺的检测

  由于三甲胺在动物药腥臭气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对于动物药质量来说,三甲胺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这促使我们开发了一种hs-gc-ms/ms方法准确地定量测定动物药中三甲胺的含量。

  本方法对食品中三甲胺的检测标准gb5009.17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三甲胺的测定》进行了改进:

  创新性的样品制备:“石蜡辅助定时衍生技术”有效消除了因三甲胺的易挥发性对实验结果准确度的影响;

  顶空进样结合gc-ms/ms测定:有效抑制了地龙、水蛭、美洲大蠊等动物药基质的化学干扰。

  分析仪器

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tq8050 nx aoc-6000自动进样器

  创新性的样品制备

  “石蜡辅助定时衍生技术”可准确控制顶空瓶中动物药提取液的反应时间,避免过早生成三甲胺而逃逸。

样品前处理示意图

  方法学结果

3种动物药(美洲大蠊、水蛭和地龙)中三甲胺谱图及三甲胺标准溶液谱图

更多详情,敬请下载

《顶空-gc-ms/ms法测定动物类中药中三甲胺含量》

  tips:腥臭气味的掩蔽技术

  针对动物药腥臭气味,目前发展了多种掩蔽技术,其中炮制去腥法是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去腥方法,它可矫正药材的特殊气味及不良口感,同时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临床上常采用酒炙、醋炙、麸炒及奶制等方法加以炮制,从而达到矫味矫臭的效果。经过炮制的动物药,药材腥臭气味更小、口感更佳,减缓患者服药的“恶心”感。

结语

  动物源性中药材特色鲜明、疗效显著,但多具明显腥臭气,使服用患者产生恶心感,致临床服药顺应性差。三甲胺作为动物源性中药材中重要的腥臭气成分之一,对动物药的腥臭气起到了协同作用。岛津采用“石蜡辅助定时衍生技术”制备样品,结合顶空进样方式和gc-ms/ms的mrm采集模式,可有效抑制了三甲胺的易逃逸性和基质的化学干扰,保证定量结果可靠性。动物药地龙、水蛭、美洲大蠊等9批次样品中均检测出较高水平的三甲胺。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为读者带来对中药“难喝”新的认识,也为动物源中药的炮制法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按年份查看

网站地图